天津大易策劃詮釋周易的含義
來源:大易策劃作者:大易策劃時間:2014-12-30點擊:1979
天津大易起名公司20年來一直專心于一件事情——周易起名,大易杜老師對于國學《周易》有其獨到的見解和研究,并將其運用到起名、命名中,趨吉避兇,為每位客戶求得吉名。《周易》 “周”的四種解說
一、周為周代,是朝代名
鄭玄《易贊》:“夏日《連山》,殷日《歸藏》,周日《周易》。”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又文王作《易》之時,正在菱里,周德未興,猶是殷世也,故題周別于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謂之周易。其猶周書、周禮,題周以別余代。”朱熹《周易本義》:“周,代名也。”
二、周為周地,是地名
孔穎達《周易正義》:“連山、歸藏并是代名,則周易稱周取岐陽地名。《毛詩》云:‘周原朊朊’是也。”“周”地即岐陽(今陜西省岐山縣)。
三、周為周普
鄭玄《易論》:“周易者言易道周普,無所不備。”唐人陸德明《經典釋文》:“周,代名地,周至也,遍也,備也,今名書,義取周普。”清人姚配中《周易姚氏學》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知周乎萬物”、“周流六虛”等語句為佐證。
四、周為周期、周環
大易杜老師認為,從上古三易的名稱看,“連山”和“歸藏”二名中都沒有出現朝代名稱,而是以內容特征命名的。由此可推知“周”也不是朝心名或地名,“周”當為周環、周旋、周期之義。“周易”就是周而復始的變易規律。這從《周易》卦爻象與卦爻辭中可以得到證明。如六十四卦從乾、坤開始到既濟、未濟,是一個運動周期(“既濟”為本次同期的完結,“未濟”為下次周期的開始)。又如卦爻辭中的“復”卦既“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循環、周期是《周易》揭示的宇宙生命的最根本規律。
《周易》“易”的七種解說
易為變易、易簡、不易
《易緯·乾鑿度》、鄭玄《易贊》、《易論》說:“易含三義,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三義聯系起來理解:變易,體現宇宙萬物永恒的運動本質;不易,說明事物運動可感知可認識的相對靜止狀態以及宇宙發展規律的相對穩定性;易簡,說明易卦陰陽變化規律本質的非利秘性和簡明性。
易為日月
《易緯·乾鑿度》:“易名有四義,本日月相銜。”鄭玄《易論》:“廈者,日月也。”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日月為易,剛柔相當。”腳字形上看,“易”字是“日”和“月”的相合。“懸象莫大乎日月”、 “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周易·系辭傳》)。日是陽氣最精者,月是陰氣最精者,“易”象征陰陽的推移變化,帶有抽象的哲學意味。
易為生生不息
《周易·系辭傳》:“生生之謂易。”明代喻國人認為: “先儒解易為變易、為交易,總不如《系辭傳》‘生生之謂易,五字為最確。”易言宇宙萬物生生不息,變動不居,易為生命哲學。
易為逆數
《周易·說卦傳》:“易,逆數也。”對此理解不一。三國虞翻注:“易謂乾,故逆數。”《易緯·乾鑿度》云:“易氣從下生。”鄭玄注:“易本無形,自微及著。氣從生,以下爻為始,故日逆數也。”晉韓康伯注:“作易以逆睹來事,以前民用。”朱熹《周易本義》引邵雍語:“自乾至坤,皆得未生之卦,若逆推四時之比也。”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乾坤初索震巽,再索坎離,三索艮兌,是逆數也。”從《易經》卦爻看,每卦六爻為六階段,是從下往上發展的,這是“逆數”,同時卦爻是用來逆推萬物過去和未來的,這也是“逆數”。
易為卜筮
《管子·山權》:“易者,所以守成敗吉兇者也。”《賈子·道德說》:“易者,察人之精德之理,與弗循而占其吉兇。”鄭玄《周禮·春官·太卜》注:“易者,揲蓍變易之數可占也。”
易為蜥蜴
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易,蜥蜴、郾蜓、守宮也。泰形。”易即是“蜴”的本字,泰蜥蜴之形。蜥蜴即四腳蛇一廷小動物,善變,故被古人視勾測知剛柔消長、陰陽屈伸的神物。
易影射蠶和太陽
這是今人黎子耀《周易釋魯及其經緯》中的觀點。
大易杜老師認為“易”字的本義就是“變易”。“易”從字形上看是蜥蜴,因蜥蜴善變,故引申為“變易”,此后“易”就專指“變易”。鄭玄的三義說、毛奇齡的五義說(變易、交易、反易、對易、移易,載《仲氏易》)均是對“變易”的引申、發揮,是對變易形式的概括。

周代或周地的占筮;
周代或周地的變化;
周環或周期的變化。
那么,《周易》到底是本什么性質的書呢?圍繞這一問題,古往今來,仁者智者,爭議未決。
《周易》是卜筮書
宋代朱熹說:“易本卜筮之書。”現代一些學者認為《周易》不過是占卜算命、遠古巫術的資料匯編。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高亨《周易古經今注》等均持有此觀點。
李鏡池說:“《周易》是一部占筮書卻是毋容置疑的。”(《周易探源》) 劉大鈞說:“……歸根到底,《周易》是一部筮書。”(《周易概論》)
《周易》是哲學書
莊子認為“《易》以道陰陽”。陰陽問題又是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據此,《周易》成了中國哲學著作。
現代易學家李景春《周易哲學及其辯證法因素》、黃壽祺等《周易譯注》持此觀點。
李景春說:“《周易》不僅是中國古代一部最早的有系統的哲學著作,而且也是在世界上最早的有系統的哲學著作之一。”
黃壽祺說:“冠居群經之首的《周易》,是我國古代現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學專著。”
《周易》是歷史書
近代學者章太炎先生認為,《易經》是某一段人類文化與發展的歷史,并以此觀點解釋了前十二卦。
近代史學家胡樸安先生系統論證了《周易》是史書,并著《周易古史觀》一書。認為:“乾、坤兩卦是緒論,既濟、未濟兩卦是余論。自屯卦至離卦,為蒙昧時代至殷末之史。自咸卦至小過一卦,為周初文、武、成時代之史。”
今人李平心提出:“《周易》基本上是用諧隱文體和卜筮外形寫成的一部特殊史書。”
黎子耀提出:“《周易》是一部奴婢起義史。”
《周易》是科學書
當代學者馮友蘭先生在1984年寫給“中國周易學術討論會”的賀信中提出:《周易》是一部宇宙代數學;《周易》是一種模式或框子,什么勾容都可以往里套。馮先生的“宇宙代數”其實是“宇宙哲學”的含義,而當代“科學易”派則據之認為《周易>是一部科學書,并引證國外一些科學家的說法,如萊布尼茨說“中國的伏羲大帝已經發現了二進制”:事實上是萊布尼茨看出“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次序圖”與他早就發現向二進制理論吻合),玻爾說太極圖的對立原理即量子力學的互補原理,#約瑟、卡普拉等科學家均對《周易》有贊美之詞。當代科學易派用現弋科學的方法正進一步發掘《周易》的科學內涵。
《周易》是百科全書
以《易大傳》為代表的古代多數易著認為《周易》是一部神圣的、內容無所不包的萬世經典,為群經之首。今有人進一步認為《周易》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中國乃至世界各門學科都可以從中找到源頭、找到知識。除此以外,還有不少觀點:《周易》是智能邏輯(尹奈); 《周易》是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辭書(劉長允);《周易》是敵情之報告(徐世大);《周易》是上一次人類活動保存下來的精神文明(王錫玉)……
以上種種觀點,雖各執一端,各據其理,但都犯了一個錯誤,即將《周易》“經”和“傳”不加區分地混為一談,其實“經”和“傳”是不同時代的產物,其性質完全不同,應該分開來論述。分而言之,《易經》(狹義)是一部占筮書,以占筮成分為主;《易傳》是一部哲學書,以哲學成分為主。漢代將“經”、“傳”合為一體,稱為《周易》,尊為《易經》(廣義),使《周易》具有占筮(巫術)、哲學、史學、科學等多層面性質和成分,從而使《周易》的性質復雜化。對此只有采用歷史的態度和分析的方法,才能把握《周易》“經”、“傳”的性質。
如果說《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一切人文文化皆源于巫術文化),那么《易傳》就是中華文化的活水。
《易經》從表面上看是占卜書,從本質上看是通過占卜來探索宇宙變化規律的書;《易傳》則明確指出“易”是“天人之學”,是“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的論“道”之學。也就是說,《易經》是帶有哲學色彩的占卜書,《易傳》是帶有占卜色彩的哲學書。
《周易》之書妙不可言,”周易“成就吉名。
文章轉自:《易道主干》——張其成 著
- 上一篇:擇吉意義
- 下一篇:為何《易經》在中國文化中具有最高地位(上)
- 您可能需要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