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作息規律要與子午流注相符
來源:大易策劃作者:大易策劃時間:2016-02-27點擊:2685
大易(天津)現代命名策劃有限公司杜易知認為:在正常情況下,易經講陰陽是互根、互補、互制的,說通俗一點,正常人體的生命功能與物質之間是互補互制能也就是說陽氣和陰精是互根的。一旦出現一方不足或有余,人體的另一方就會來代償彌補,目的在于糾正失衡,維持陽氣與陰精的平衡。如果陰陽失衡,不能相輔相成,代償功能失調,就會呈現因陰陽失調而產生的種種健康問題。
故此我們平時要注意調養,減少“三急”、四高”、“五少”的發生。三急即指心態急、工作急、生活節奏急。四高是指:心理高壓、高強度競爭、高節奏、高消費等一切過度的奢華生活。五少:則是指睡眠少、吃得少、娛樂少、交際少、運動少。
其實人體亞健康形成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在超負荷勞動下造成的體力透支,包括過度的運動等。
2.由于心理打擊造成的精神創傷或長期的過度緊張,以及在高壓力狀態下形成的生物鐘紊亂,如頻繁的三班倒等。
3.由于營養不良、睡眠不足以及噪音過大、環境污染和環境毒素超標等對人體形成的傷害。
故此,我們應該把握好每一天及每一年身體所發生的變化,要注意每個時間段的關鍵期,以此來調節我們的身體。
古人提出“因天之序”,即應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四季變化來設計我們一天的起居生活。由此子午流注學便應運而生了。子午流注是古人用十二地支把一日分為十二個時辰,分別從半夜子時(23時)算起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時辰的起居要符合一日四季變化的規律。
中醫學認為人的臟腑在十二時辰里氣血運行是環環相扣且連續有序的。古人用子午流注法來掌握人體一晝夜中的陰陽消長及盛衰,因此古人將此理念用于養生、鍛煉、用藥及作息之道。